標準與法規
您的位置:首頁>>標準與法規詳細信息放射衛生防護基本標準
2006/4/16 10:42:00 (瀏覽次數:2006/4/16 10:42:00)
【分類號】 4071068403
【標題】 放射衛生防護基本標準(GB4792—84)
【時效性】 有效
【頒布單位】 衛生部
【頒布日期】 841224
【實施日期】 841224
【失效日期】
【內容分類】 衛生監督、檢疫
【文號】
【名稱】 放射衛生防護基本標準(GB4792—84)
【題注】
全文
1.引 言
1.1本標準的宗旨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員和公眾及其后代的健康與安全,并提高放射防護措施的效益;在此基礎上促進我國放射工作的發展。
1.2從上述宗旨出發,對電離輻射源的使用必須將其產生的照射給予適當限制,從而防止發生對健康有害的非隨機效應,并將隨機性損害效應的發生率降低到認為可以接受的水平。
1.3本標準適用范圍
1.3.1使用電離輻射源或產生電離輻射的一切實踐活動。
1.3.2對放射工作人員和公眾接受電離輻射照射需加控制的一切實踐活動
。
1.4在1.3所列范圍內進行與防護有關的設計、監督、管理時,必須遵從以下基本原則。
1.4.1實踐的正當化:產生電離輻射照射的任何實踐要經過論證,或確認該項實踐是值得進行的,其所致的電離輻射危害同社會和個人從中獲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擬議中的實踐不能帶來超過代價(包括健康損害代價和防護費用的代價)的凈利益,就不應當引進該項實踐。
1.4.2放射防護最優化:應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防護最優化為原則,以期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凈利益,從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最低水平。
1.4.3個人劑量的限制:個人所受照射的劑量當量不應超過規定的限值。
1.5凡從事放射工作的單位均應設立專職防護機構或專職人員負責放射防護工作,按有關規定上報防護監測數據或資料,并接受該地區放射衛生防護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1.6對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應加強安全和放射防護知識的教育,并定期進行考核,使他們自覺遵守有關放射防護的各種標準和規定,有效地進行防護并防止事故的發生。新參加工作的人員要經過放射防護部門的考核,領取合格證后才可以從事放射工作。
1.7各省、市、自治區及有關部門,可根據本標準的原則和要求,結合各地區各部門的特點,制訂相應的實施辦法或實施細則。
2.放射工作人員的劑量限值
2.1放射工作人員的年劑量當量是指一年工作期間所受外照射的劑量當量與這一年內攝入放射性核素所產生的待積劑量當量二者的總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 射和醫療照射。
2.2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劑量限制要考慮隨機性效應和非隨機性效應。同時滿足以下兩種限值:
2.2.1為了防止有害的非隨機效應,任一器官或組織所受的年劑量當量不
得超過下列限值。 眼晶體 150mSv(15rem其他單個器官或組織 500mSv(50rem)
2.2.2為了限制隨機性效應,放射工作人員受到全身均勻照射時的年劑量當量不應超過50mSv(5rem)。當受到不均勻照射時,有效劑量當量應滿足下列不等式:
∑T WT HT ≤50MSv(5rem)
式中:
HT——組織或器官(T)的年劑量當量,mSy (rem)
WT——組織或器官(T)的相對危險度權重 因子(見附錄F)
∑T WTHT ——稱有效劑量當量,用HE 表示
2.3放射工作人員一年中攝入放射性核素的量,不應超過附錄B列出的年攝入量限值(ALI)。
2.4為了便于監測和管理,推導出工作場所空氣中放射性核素的導出濃度。見附錄B。在不超過年攝入量限值和符合2.6款的基礎上,其濃度可依據實際的攝入量而增減。
2.5在內外混合照射的情況下,滿足下列不等式和2.2.1及2.6的要求可以認為不會超過所規定的放射工作人員劑量限值。
HE Ij
(---------)+∑----≤1
-1 ALIj
50mSv·年
式中:
HE——外照射的年有效劑量當量
-1
∑T WT HT ,mSv年
-1
Ij ——放射性核素j的年攝入量Bg年
ALIj——放射性核素j的年攝入量限值,Bg
-1
年
-1
50mSv年 ——放射工作人員有效劑量當 量限值
2.6在一般情況下連續3個月內一次或多次接受的總劑量當量不要超過年劑量限值(2.2至2.5段)的一半。
2.7放射工作條件的分類:為了便于管理,將放射工作條件分成三種
甲種工作條件:一年照射的有效劑量當量有可能超過15mSv(1.5rem)。對于這種工作條件下的工作人員,要有個人劑量監測,對場所要有經常性的監測,建立工作人員個人受照劑量和場所監測檔案。
乙種工作條件:一年照射的有效劑量當量很少可能超過15mSv(1.5rem)。但有可能超過5mSv(0.5rem)。對于這種工作條件的場所,要定期進行監測。要進行個人劑量監測并建立個人受照射劑量檔案。
丙種工作條件:一年照射的有效劑量當量很少可能超過5mSv(0.5rem)對于這種工作條件的場所,可根據需要進行監測,并作記錄.。
2.8在正常的運行過程中有時會發生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少數工作人員接受超過年劑量當量限值的照射。對這種照射必須事先經過周密的計劃,由本單位領導及防護負責人批準,其有效劑量當量在一次事件中不大于100mSv(10rem),一生中不大于250mSv(25rem)并滿足2.2.1款的要求。接受這種事先計劃的特殊照射的有效劑量當量應有醫學觀察并詳細記入個人劑量和健
康檔案。
2.9從事放射工作的孕婦、授乳婦(僅指內照射而言)及16~18歲的實習人員,不應在甲種工作條件下工作,不得接受事先計劃的特殊照射。
2.10從事放射工作的育齡婦女所接受的照射,應嚴格按均勻的月劑量率加以控制。
2.11未滿16歲者,不得參與放射工作。
3.公眾中個人的劑量限值
3.1公眾中個人受到的年劑量當量應低于下列限值:
全身 5mSv(0.5rem)
任何單個組織或器官 50mSv(5rem)
3.2當長期持續受到電離輻射的照射時,公眾中個人在其一生中每年的全身照射的年劑量當量限值應不高于1mSv(0.1rem)
上述年劑量當量是指任何一年內的外照射劑量當量與這一年內攝入放射性核素所產生的待積劑量當量二者的總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醫療照射。
3.3公眾中個人的年入攝量限值和導出濃度僅用于成年人。在計算兒童由于攝入放射性核素而受到的有效劑量當量時,應考慮兒童在器官大小和代謝方面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模式,相應地減少有關的放射性核素的攝入量。
3.4各省、市、自治區及有關單位在制訂放射防護規程時,必須把現有的和預期的各種放射源對公眾的照射計算在內,要使公眾個人所受照射的總劑量當量低于上述限值。對新建放射工作單位進行放射防護預評價時,也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3.5未來的劑量當量負擔:有許多實踐所釋放的長壽命放射性核素會在環境中長期累積,將不斷增加對公眾的照射。同時其他放射源的種類和數量也會增加。 所以在進行規劃、設計時必須保證當前和未來實踐所產生的劑量不致對公眾造成過量的照射。
3.6為了估計公眾個人所受的劑量當量,應在可能受照的人群中選擇合適的關鍵人群組,并選用適宜的參數和數學模式,估算出這個組的平均有效劑量當量,以此進行劑量評價。
3.7人類的活動有時會使天然電離輻射對公眾的照射水平有所變化,限制由此增高造成的附加照射是必要的,應該根據不同的放射源類型及其劑量分布,確定具體的調查水平,管理限值和干預水平。
3.8為了便于監測和管理,由年攝入量限值推導出公眾的導出食入濃度(DIC),見附錄B。在不超過年攝入量限值和符合2.6款的基礎上,其濃度可依據實際的攝入量而增減
4.鈾礦及其它礦井下作業人員吸入氡、氫及其子體的限值
4.1在礦井下作業、工作人員除受γ射線的照射外,同時由于暴露于空氣中的氡、氫及其短壽命子體以及礦塵(含有鈾、釷長壽命核素及其衰變產物),經過吸入而產生內照射。其中氡子體的照射是主要的危害因素。
222
4.2對空氣中的 Rn及其短壽命子體,放射工作人員的年攝入量限值(ALI)和導出空氣濃度(DAC)如下:
222
短壽命 Rn子體任何混合物α潛能的年攝入 量限值(ALIp)為:
ALIp=0.02J 3 -1 假定平均呼吸率V=1.2m h ,每年工作20
00h,由此得出導出空氣濃度:
-6 -3
DACp=8.3×10 Jm -222
用平衡當量氡濃度(ECRn )表示時:
-222 -3
DAC(ECRn )=1500Bqm
220
4.3對空氣中的 Rn及其短壽命子體,放射工作人員的年攝入量(ALI)和DAC值如下:
ALIp=0.06J
-5 -3
DACp=2.5×10 Jm
-3
DAC(ECRn-220)=330Bqm
4.4混合照射限值,對接受內外混合照射的工作人員,按2.5條所列公式估算,將不會超過基本限值。
4.5僅暴露于氡、氫氣體本身而不伴有氡、氫子體混合物;或吸入其短壽命子體的量極微,可以忽略不計的情況下(例如使用高效滬材作的口罩),上述的年攝入量限值和導出空氣濃度可增大100倍。
4.6上述工作人員的年攝入量限值,是基于放射工作人員年劑量當量限值導出的,因此,在實踐中,需用最優化原則以求合理地做到減低劑量。
5.事故和應急照射
5.1核設施或核企業在申請批準開始運行前,必須制定好應急計劃;制定出發生事故后不同階段、不同劑量水平下應當采取的各種相應對策和善后措施,上報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批準。并報衛生、公安等部門備案。
5.2為了制止事故擴大或進行搶救、搶修等,有些工作人員接受超過正常限值的照射,稱為應急照射,一般控制在一次應急事件中全身照射不超過0.25Sv(25rem)。并滿足2.2.1的要求
5.3事故照射是指在事故情況下,工作人員以及公眾非自愿接受的超過正常限值的照射。遇此情況時,要采取善后措施限制事態的發展,限制人員受照射量,并迅速組織力量進行調查,確定事故的經過并估計人員已經受到的劑量和預期的待積劑量。
5.4在事故的情況下,補救措施本身有可能給社會和個人帶來一定的危害。所采取的補救措施必須是措施本身付出的代價和帶來的危害小于進一步照射所造成的危險。
5.5在事故情況下,某些人員受到特殊照射的劑量應有詳細記錄,并報知有關部門存檔。其有效劑量當量超過0.1Sv(10rem)的人員,應及時給予醫學檢查和必要的處理,并根據所受劑量,參照健康情況、年齡以及專門技能,對其今后能否繼續從事放射工作,及從事放射工作的水平,提出建議。
6.放射性物質污染表面的導出限值
6.1操作放射性物質的工作人員的體表,衣物及工作場所的設備、墻壁、地面等表面污染水平,應控制在下表所列值以下:
-----------------------------
污染表面 | α放射性物質 |β放射性物質
|貝可/平方厘米 |貝可/平方厘米
-----------|--------|--------
| -2| -1
手、皮膚、內衣、工作襪|3.7×10 |3.7×10
-----------|--------|--------
| -1| 0
工作服、手套、工作鞋 |3.7×10 |3.7×10
-----------|--------|--------
| 0 | 1
設備、地面、墻壁 |3.7×10 |3.7×10
-----------------------------
(1)手、皮膚、內衣受到污染時,應及時進行清洗。其他表面污染,應采取適當措施清除污染。對固定性污染,經防護人員檢查同意,控制水平可以適當提高。但不得超過表列值的5倍。
(2)按三區原則布置的工作場所,第二區的表面污染除手、皮膚、內衣、工作襪外可適當提高。但不得超過表列值的5倍。
(3)最大能量小于0.3Mev的β放射性物質污染,其表面污染的控制數值可為上表列出值的5 倍。
(4)對低、中毒組放射性核素,控制水平可放寬10倍。
6.2放射工作場所相鄰地區的有關車間或房間內,設備與地面的污染水平不應超過上表列出值的1/10。
6.3放射工作場所的某些設備與用品,經仔細清洗后,其污染水平不大于上表列出值的1/50時,經防護部門測量許可后,可在一般工作中使用。
6.4運輸中,裝有放射性物質的容器污染表面的導出限值為:
-------------------------
| α放射性物質 |β放射性物質
污染表面 | 2 | 2
| 貝可/厘米 | 貝可/厘米
-------|--------|--------
裝有放射性物質| -1| 0
|3.7×10 |3.7×10
的容器表面 | |
-------------------------
7.醫療照射的防護
7.1醫療照射是指在醫學檢查和治療過程中被檢者或病人受到電離輻射的內外照射。施行診斷或治療的醫生應加強對被檢者或病人的放射防護。醫療照射從其所獲得的利益來衡量必須具有正當理由,既達到診斷或治療的目的;又要把照射限制到可以合理達到的最低水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7.2必須對有關醫務人員進行放射防護知識方面的宣傳教育,從事放射診斷、放射治療及核醫學的醫務人員必須掌握放射防護基本知識,經過放射衛生防護主管部門的考核發給合格證者,才可從事上述工作。
8.教學中接觸電離輻射時的劑量限值
8.1教學中使用放射源應區分為一般教學和放射專業教學;學生應區分為非放射專業學生和放射專業學生。
8.2對放射專業學生,其劑量限值應遵守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條款。
8.3對非放射專業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受到的照射應限制在年有效劑量當量不大于0.5mSv(0.05rem)。其它單個器官或組織的年劑量當量不大于5mSv(0.5rem)。
9.放射工作場所的劃分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工作單位或場所稱為放射工作單位或場所(對這類工作單位應由國家或地方的放射衛生防護部門會同公安、科委進行審核、登記、頒發許可證,并依據本標準進行管理)。
9.1操作放射性物質的比活度大于7×
4 -1 -6 -1
10 Bqkg (2×10 Cikg ),且日最大操作量按毒性分組大于下表所列值。
-----------------------------
放射性核表| 日最大操作量
|----------------------
毒性組別 | 開放性放射源 | 封閉性放射源
| Bq(μci) |Bq(μci)
------|----------|-----------
| 3 | 4
極毒組(Ⅰ)|4×10 (0.1)|4×10 (1.0)
------|----------|-----------
| 4 | 5
高毒組(Ⅱ)|4×10 (1.0)|4×10 (10)
------|----------|-----------
| 5 | 6
中毒組(Ⅲ)|4×10 (10) |4×10 (100)
------|----------|-----------
| 6 | 7
低毒組(Ⅳ)|4×10 (100)|4×10 (1000)
-----------------------------
注:各組別的開放性放射源的日最大操作量應按操作性質將表列值乘以下列修正系數:干式發塵操作,0.01;產生少量氣體、氣溶膠的操作,0.1;一般濕式操作,1,很簡單的濕式操作,10;在工作場所貯存,100。
9.2操作帶有放射性物質的儀器、儀表或產生電離輻射的設備或裝置,其放射性活度大于封閉性放射源的日最大操作量;或不加任何防護措施其源
-1
表面處劑量當量率高于0.04mSv(4.0mrem)h ;或 工作位置的劑量當量率
高于2.5uSv(0.25mrem)
-1;
h ;或間斷性工作的年有效劑量當量高于5mSv(0.5rem)。
9.3使用電子加速器和操作產生電子束的裝置,其電子束能量大于5Kev,且工作位置的劑量當量率符合9.2條所列的數值。
9.4在一般衛生防護條件下,工作場所空氣中放射性物質的濃度大于放射性工作場所中導出空氣濃度的1/10。
10.開放型放射工作單位的分類和工作場所的分級
10.1開放型放射工作單位,根據其放射性核素的等效年用量分為三類(見表1)
表1 開放型放射工作單位的分類
------------------------
單位類別|等效年用量Bq
----|-------------------
| 12
第一類 | >1.85×10
----|-------------------
| 11 12
第二類 |1.85×10 ~1.85×10
----|-------------------
| 11
第三類 | <1.85×10
------------------------
表2 各級放射工作場所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
--------------------------
工作場所級別| 等效日操作量Bq
------|-------------------
| 10
甲級 | >1.85×10
------|-------------------
| 7 10
乙級 |1.85×10 ~1.85×10
------|-------------------
| 4 7
丙級 |3.7×10 ~1.85×10
--------------------------
開放型放射工作單位所用的各種放射性核素的年用量貝可,分別乘以放射性核
素毒性組別系數(極毒組為10,高毒組為1,中毒組為0.1,低毒組為0.0
1)其積之和為該工作單位的等效年用量。
10.2開放型放射工作場所,按所用放射性核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日操
作量毒性組別系數)分為3級(見表2)。
10.3按照工作場所空氣中的導出濃度和相應的比活度,將放射性核素分為
極毒、高毒、中毒和低毒4個毒性組(見附錄C)。
上表列出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尚需根據操作的性質,乘以表3中的系數,加
以修正。
表3 操作性質的修正系數
------------------
操作性質 |修正系數
-------------|----
干式發塵操作 |0.01
-------------|----
產生少量氣體、氣溶膠的操作|0.1
-------------|----
一般的濕式操作 | 1
-------------|----
很簡單的濕式操作 |10
-------------|----
在工作場所貯存 |100
------------------
11.開放型放射工作單位的衛生防護要求
11.1第一,第二類開放型放射性工作單位(簡稱一,二類單位)不得設于
市區。(經有關領導部門論證并經放射衛生防護部門專門審查第一、二類單位可設
于市區)。第三類開放型放射性工作單位(簡稱第三類單位)及屬于二類的醫療單
位可設于市區。
一類單位的工作場所,干式發塵操作的工作場所,應設在單獨的建筑物內。二
、三類單位的工作場所可設在一般建筑物內,但應集中在同一層或一端,與非放射
工作場所隔開。
表1 各類放射工作單位的防護監測區
----------------
單位類別|防護監測區的范圍(米)
----|-----------
第一類 |>150
----|-----------
第二類 |30~150
----|-----------
第三類 |<30
----------------
11.2放射工作單位按其所屬類別,在其周圍劃出防護監測區(見第96頁
,表1),定期監測。
新建的第一、二類放射工作單位,應按當地最小頻率的風向,布置在居住區的
上風側;應避開原有的永久性建筑物,使其不在防護監測區內。新建居住區亦應設
在該區之外。當氣象條件不利于排放時,應擴大防護監測區的范圍。
大型放射廠、礦的防護監測區可根據需要適當擴大。
11.3甲級工作場所可按三區原則布置。甲、乙級工作場所應設衛生通過間
。規模較大的放射工作單位,應根據操作性質和特點,將通風系統合理組合,排風
機應設在靠近排氣口一端。排氣口須超過周圍(50米范圍內)最高屋脊3米以上
。在實際執行有困難時,征得放射衛生防護部門同意,適當降低高度,但應加強防
護措施減少放射性物質的排出量。
11.4放射性廢物與廢水應合理處理。處理時符合本標準,不得影響工作人
員和居民的健康安全。
附錄A 品質因數
A.1品質因數Q表示吸收能量的微觀分布對生物效應的影響的系數。其值由
輻射在水中的傳能線密度(LET)值確定的。對于具有譜分布的輻射可
_
計算Q的有效值Q。品質因數Q與傳能線密度的關 系如表1。
A.2在實際防護工作中,為便于應用,可按初級
_
輻射的類型使用Q的近似值。為此,建議對外照射
_
和內照射都可使用表2所列Q值:
_
A.3建儀的Q和Q值只供放射防護用,不能用來評價嚴重事故(較大劑量)
照射所引起的人體急 性效應。 _
A.4各種能量的中子,其平均品質因數Q相差
_
很大。表3是中子(在30厘米模型中最大)的Q值。
_
對熱能中子給出Q=2.3。
------------------------
傳能線密度(在水中每微米損失的能量)Kev|Q
---------------------|--
3.5及以下 |1
---------------------|--
7 |2
---------------------|--
23 |5
---------------------|--
53 |10
---------------------|--
175及以上 |20
------------------------
表2
-----------------------
| _
射線種類 |Q
--------------------|--
X射線、r射線、電子 |1
--------------------|--
裂變中子和未知能量的中子、質子、靜止質量|10
大于1原子量單位的單電荷電粒子 |
--------------------|--
在內照射中的α粒子、電荷數未知的粒子 |20
-----------------------
表3 中子平均品質因數
-------------------------------------------------------------------
中子能量| -8 | -7 | -6 | -5 | -4 | -2 | |
|2.5X10 |1X10 |1X10 |1X10 |1X10 |1X10 |0.1|0.5
(Mev) | | | | | | | |
--------|---------|-------|-------|-------|-------|-------|---|----
- | 2 | 2 | 2 | 2 | 2 | 2.5 |7.5|11
Q | | | | | | | |
--------|---------|-------|-------|-------|-------|-------|---|----
中子能量| 1 | 25 | 5 | 7 | 10 | 14 | 20|40
(Mev) | | | | | | | |
--------|---------|-------|-------|-------|-------|-------|---|----
- | | | | | | | |
Q | 11 | 9 | 8 | 7 | 6.5 | 7.5 | 8|7
--------|---------|-------|-------|-------|-------|-------|---|----
| | 2 | 2 | 2 | 2 | | |
中子能量| 60 |1X10 |2X10 |3X10 |4X10 | | |
(Mev) | | | | | | | |
--------|---------|-------|-------|-------|-------|-------|---|----
- | | | | | | | |
Q | 5.5 | 4 | 3.5 | 3.5 | 3.5 | | |
-------------------------------------------------------------------
附錄B 放射性核素年攝入量限值和導出濃度
B.1表1(略)中列出了放射工作人員食入和吸入*放射性核素的ALI值
。公眾成人ALI值,可取放射工作人員ALI值的1/10。
B.2導出空氣濃度(DAC)亦列于表1,它是按下列條件算出的:
B.2.1對放射工作人員,按每周40小時,每年
3
50周,每分鐘吸入空氣量為0.02m 計:
3
DAC=ALI/40×50×60×0.02=ALI/2.4×10
3
(Bq/m )
B.2.2對公眾成員每年按8760小時計:
DAC(公眾)=ALI(放射工作人員)/1.0512×
5 3
10 (Bq/m )
B.3導出食入濃度(DIC)包括飲水和食物,按每天食入量2.2kg計
,見表1(略)。
B.3.1導出食入濃度僅用于公眾。
B.3.2導出食入濃度如乘以2.2即得出導出日食入濃度。
B.4導出濃度只是為了設計、管理和監測的方便而給出,進行防護評價時仍
應以年攝入量限值為準。
B.5表2(略)列出了惰性氣體的DAC值(它是以浸沒照射算出的,其中
放射工作人員對眼晶體是以0.15SV為年限值;對皮膚以0.5SV為年限值
)。
B.6本標準未考慮化學毒性。
B.7同一核素不同化合物的ALI和DAC有的相差較多,對食入ALI已
在表1(略)注明,吸入的分數見表3。
B.8表1、2(略)所列數字皆含兩位,這是為了再運算的需要,由于內照
射劑量的計算是取通用的參考人數據,不確定度很大,因此,進行防護評價和最終
給出數據時,只要一位有效數字。
B.9由上節原因,如需對某個人較為準確的估計內照射劑量,應按該人具體
條件;包括年齡、器官大小和代謝參數進行估計,表1(略)中雖然列出了攝入單
位活度的待積有效劑量當量(Sv/Bq),只是為放射衛生防護中參照使用。
附錄C 放射性核素毒性分組 極毒組:
148Gd 227AC 228Th 229Th 230Th 231Pa
232U 233U 234U 236Np(T=115000y) 237Np
210Po 236Pu 238Pu 239Pu 240Pu
242Pu 241Am 242Am 243Am 243Cm
244Cm 245Cm 246Cm 248Cm 247Bk
248Cf 249Cf 250Cf 251Cf 252Cf
254Cf 254Es 257Fm 高毒組: 10Be 32Si
44Ti 60Fe 90Sr 94Nb 106Ru m 113 Cd
144Ce 146Sm 150Eu(T=34.2y)152Eu
m 154Eu 158Tb 172Hf 178Hf 194Os
192 Ir m 210Pb 210 Bi 223Ra 224Ra
225Ra 226Ra 228Ra 225Ac 226Ac
228Ac 227Th 232Pa 228Pa 230Pa
230U 236U 241Pu 244Pu 240Cm 241Cm
242Cm 247Cm 249Bk 246Cf m 253Cf
253Es 254 Es 252Fm 253Fm 255Fm
258Md 中毒組: 22Na 28Mg 32Si 32P 35S
45Cd 47Ca m 44 Sc 46Sc 48Sc 48V
52Mn 54Mn 55Fe 59Fe 56Co 57Co 58Co
60Co 56Ni(無機) 63Ni(無機) 66Ni(無機)
65Zn 72Zn 68Ge 72As 73As 74As 76As
75Se 79Se 83Rb 84Rb 86Rb 85Sr 89Sr
88Y 90Y 91Y 93Y m 86Zr 88Zr 89Zr
95Zr 97Zr 90Nb 93 Nb m m 95 Nb 95Nb
93Mo 99Mo 96Tc 97 Tc 98Tc m m 103Ru
99Rh 101 Rh 102 Rh 102Rh 100Pd m m m
105Ag 106 Ag 108 Ag 110 Ag 111Ag
109Cd m m m m 115 Cd 115Cd 114 In
113Sn 117 Sn 119 Sn m 121 Sn 123Sn
125Sn 126Sn 120Sb(T=5.76d) m
122Sb 124Sb 125Sb 126Sb 127Sb 121
Te m m m m 123 Te 123Te 125Te 127 Te
129 Te 131 Te 132Te 124I 125I 126I
130I 131I 133I 135I 134Cs 136Cs
137Cs 128Ba 133Ba 140Ba 134Ce
139Ce 141Ce 143Ce 142Pr 143Pr
147Nd 143Pm 144Pm 145Pm 146Pm m
147Pm 148 Pm 148Pm 149Pm 145Sm
151Sm 145Eu 146Eu 147Eu 148Eu
155Eu 156Eu 146Gd 149Gd 151Gd
153Gd 149Tb 156Tb m 157Tb 160Tb
161Tb 166Dy 166 Ho 166Ho 172Er
167Tm 170Tm 171Tm 172Tm 166Yb m
169Yb 170Lu 171Lu 172Lu 173Lu 174
Lu m m 174Lu 177 Lu 177Lu 175Hf 179
Hf 181Hf 179Ta 182Ta 183Ta 188W
182Re(T=64h) m m 184 Re 184Re 186
Re 186Re 185Os 191Os m 190Ir 192Ir
194 Ir 194Ir 188Pt 195Au m 198 Au
198Au 194Hg(有機) 194Hg(無機)
203Hg(有機) 203Hg(無機) 204Ti 211Pb
212Pb 214Pb 205Bi 206Bi 207Bi
210Bi 212Bi 213Bi 214Bi 207At
211At 222Fr 223Fr 224Ac 226Th
232Th 234Th(天然釷) 227Pa 233Pr
235U 238U(天然鈾) 240U 235Np 238Np
236Np(T=22.5h) 239Np 234Pu 242Am
244Am 238Cm 245Bk 250Bk 244Cf
250Es 251Es 254Fm 257Md 氣態核素: 14C
56Ni 194Hg 203Hg 低毒組: 7Be 18F 24Na
26Al 31Si 33P 35S 36Cl 38Cl 39Cl
40K 42K 43K 44K 45K 41Ca 43Sc 44Sc
47Sc 49Sc 45Ti 47V 49V 48Cr m 49Cr
51Cr 51Mn 52 Mn 53Nm 56Nm 52Fe m m m
55Co 58 Co 60 Co 61Co 62 Co
57Ni(無機) 59Ni(無機) 65Ni(無機) 60Cu
61Cu 64Cu m m 67Cu 62Zn 63Zn 69 Zn
69Zn 71 Zn 65Ga 66Ga 67Ga 68Ga
70Ga 72Ga 73Ga 66Ge 67Ge 69Ge 71Ge
75Ge 77Ge 78Ge 69As m 70As 71As
77As 78As 70Se 73 Se 73Se m m 81 Se
81Se 83Se 74 Br 74Br 75Br 76Br m
77Br 80 Rb 80Br 82Br 83Br 84Br
79Br m m 81 Rb 81Rb 82 Rb 87Rb 88Rb
89Rb 80Sr m m m 81Sr 83Sr 85 Sr 87
Sr 91Sr 92Sr 86 y m m 86y 87y 90 y 90
y 92y 93y 94y 95y 93Zr 88Nb 96Nb
89Nb(T=66m) 89Nb(T= m 122m) 97Nb
98Nb 90Mo 93 Mo 101Mo m m m m 93 Tc
93Tc 94 Tc 94Tc 96 Tc 97Tc 99 Tc
99Tc 101Tc 104Tc 94Ru 97Ru 105Ru m
m m m 99 Rh 100Rh 101 Rh 103 Rh
105Rh 106 Rh 107Rh 101Pd 103Pd
107Pd 109Pd 102Ag m 103Ag 104 Ag
104Ag 106Ag 112Ag 115Ag m 104Cd
107Cd 113Cd 117 Cd 117Cd 109In
110In(T=61.9m) 110In(T=4.9h)
111In m m m m 112In 113 In 115 In
115In 116 In 117 In m m 117In 119 In
110Sn 111Sn 121Sn 123 Sn m 127Sn
128Sn 115Sb 116 Sb 116Sb 117Sb m
118 Sb 119Sb 129Sb
120Sb(T=15.89m) m m 124 Sb 126 Sb
128Sb(T=9.01h) 128Sb(T= 10.4m)
130Sb 131Sb 116Te 121Te 127Te m m
129Te 131Te 133 Te 133Te 134Te 120
I m 120I 121I 123I 128I 129I 132 I
132I 134I 125Cs 127Cs 129Cs 130Cs
131Cs m m 132Cs 134 Cs 135 Cs 135Cs
138Cs 126Ba m m m 131 Ba 131Ba 133
Ba 139Ba 135 Ba 141Ba 142Ba 131La
132La 135La 138La 142La m 142La
143La 135Ce 137 Ce 137Ce 136Pr m m
137Pr 138 Pr 139Pr 142 Pr 144Pr
145Pr m 147Pr 136Nd 138Nd 139 Nd
139Nd 141Nd m 149Nd 151Nd 141Pm
150Pm 151Pm 141 Sm 141Sm 142Sm
147Sm 153Sm 155Sm 156Sm m 149Eu
150Eu(T=12.62h) 152 Eu 157Eu
158Eu 145Gd 147Gd 152Gd 159Gd
147Tb m 150Tb 151Tb 153Tb 154Tb
155Tb 156 Tb(T m =24.4h) 156
Tb(T=5h) 155Dy 157Dy 159Dy 165Dy
155Ho 164Ho 167Ho 161Ho m m 162 Ho
162Ho 164 Ho 164Ho 167Ho 161Er
165Er 169Er 171Er 162Tm 166Tm
173Tm 175Tm 162Yb 167Yb 175Yb
177Yb 178Yb m m 169Lu 176 Lu 176Lu
178 Lu 179Lu 170Hf m m m 173Hf 177
Hf 180 Hf 182 Hf 182Hf 183Hf 184Hf
172Ta 173Ta 174Ta 175Ta 176Ta m
177Ta 178Ta 180Ta 180Ta 182 Ta
184Ta 185Ta 186Ta 176W 177W 178W
179W 181W 185W 187W 177Re 178Re
181Re m 182Re(T=12.7h) 187Re 188
Re 188Re m m 189Re 180Os 181Os
182Os 189 Os 191 Os 193Os 182Ir
184Ir 185Ir 186Ir 187Ir 188Ir
189Ir 190 Ir 195 Tr 195Ir 187Pt
189Pt m m m 191Pt 193 Pt 193Pt 195
Pt 197 Pt 197Pt m 199Pt 200Pt
193Au 194Au 199Au 200 Au m m 200Au
201Au 193 Hg(有機) 3 Hg(無機) m
193Hg(有機) 193Hg(無機) 195 Hg(有機) m
195 Hg(無機) 195Hg(有機) 195Hg(無機) m
m 197 Hg(有機) 197 Hg(無機) 197Hg(有機)
m m 197Hg(無機) 199 Hg(有機) 199
Hg(無機) m m 194 Ti 195Ti 197Ti 198
Ti 198Ti 199Ti m 200Ti 201Ti 202Ti
195 Pb 198Pb 199Pb m 200Pb 201Pb
202Pb 202 Pb 203Pb 205Pb 209Pb
200Bi 201Bi 202Bi 203Bi 203Po
205Po 207Po 227Ra 231Th 234Pa
231U 239U 232Np 233Np 234Np 240Np
235Pu 237Pu 243Pu 245Pu 237Am
238Am 239Am m m 240Am 244 Am 245Am
246 Am 246Am 249Cm 246Bk 氣態核素:
3H(元素) 3H(水) 11C 11Co 11Co2 14Co
14Co2 35S 37Ar 39Ar 41Ar 57Ni 59Ni
65Ni 66Ni 74Kr 76Kr 77Kr 79Kr 81Kr
m m 83 Kr 85 Kr 85Kr 87Kr 88Kr 120Xe
121Xe m m 122Xe 123Xe 125Xe 127Xe
129 Xe 131 Xe m m m 133 Xe 133Xe 135
Xe 135Xe 138Xe 193 Hg m m 193Hg 195
Hg 195Hg 197Hg 197Hg 199 Hg
注:天然鈾、天然釷為中毒組。
附錄D 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
D.1對健康管理的幾項要求。
D.1.1放射工作單位須由指定的有關業務部門和醫療業務部門負責組織放
射工作人員就業前的體檢,和就業后的定期體檢。
D.1.2定期體檢:在甲種工作條件下工作的人員每一年體檢一次,其他放
射工作人員每2~3年體檢一次。
D.1.3接受特殊照射的人員,其受照劑量接近100mSv(10rem
n),應及時進行醫學檢查,血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和必要的處理,并上報衛生部
防疫司。專業方面有困難的單位可請專門的醫療衛生單位協助處理。
D.1.4對放射病的診斷,應由指定的專業機構進行,將確診的放射病病歷
摘要上報衛生部防疫司。
D.1.5應建立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檔案。
D.2體格檢查項目,應包括一般體檢的詳細項目(主要是臨床內科、外周血
象、肝功及尿常規檢查),并注意以下項目:
D.2.1注意有無自覺癥狀、了解職業史及其它有害物質(包括工業粉塵或
其它化學毒物)的接觸史。
D.2.2接觸外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員,要進行眼晶體的檢查。
D.2.3對參加產生放射性氣體、氣溶膠及放射性粉塵作業的工作人員,應
注意呼吸系統的檢查。必要時作痰涂片的細胞學檢查。
D.2.4對從事開放型操作的工作人員,依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在人體內代
謝的特點,增加對不同臟器的檢查。對疑有放射性核素進入體內的人員,可做尿、
糞或呼出氣體的放射性測定,必要時進行全身或臟器的放射性測定。
D.2.5對受事故照射的男性人員,可增加精液常規檢查;中子損傷事故可
增加相應的放射性分析。
D.2.6根據需要可進行皮膚、毛發、指甲及微循環的檢查。
D.3除按一般工作人員健康標準要求外,具有以下情況不宜從事放射工作;
若已參加工作可根據情況建議給予減少接觸、短期脫離、療養或調離等處理。
D.3.1血紅蛋白低于11g%(男)或10g%
6 3 6
(女)、紅細胞數低于4×10 /mm(男)或3.5×10 /
3
mm(女);血紅蛋白高于18g%或紅細胞數超過7×
6 3
10 /mm ,高原地區可參照當地正常值范圍處理。
D.3.2已參加放射工作的人員,白細胞總數持
3 3 4 3
續低于4×10 /mm 或高于1.1×10 /mm ;準備參
加放射工作的人員,白細胞總數持續低于4.5×
3 3
10 /mm 者。
5 3
D.3.3血小板持續低于1×10 /mm 。
D.3.4嚴重的心血管、肝、腎、呼吸系統疾患、內分泌疾患、血液病、皮
膚疾患和嚴重的晶體混濁或高度近視者。
D.3.5神經、精神異常如癲癇等。
D.3.6其它器質性或功能性疾患,衛生防護部門可根據病情或接觸放射性
的具體情況(包括放射工作種類、水平),本人工作能力、專業技術和需要情況等
酌情處理。
附錄E 電離輻射監測
E.1電離輻射監測的主要目的是驗證放射衛生防護標準及有關規定、細則的
執行情況,以利于評價放射防護效益和及早發現異常情況,保證工作人員和公眾的
安全。
E.2所有放射工作單位或場所都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監測計劃。
E.3所有放射工作單位或場所根據實際需要,開展以下全部或部分監測項目
:
個人監測:β、γ、x射線及中子外照射;體表、工作服的表面污染;生物樣
品的放射性監測和全身計數。
場所監測:β、γ、x射線及中子輻射場水平;空氣中放射性物質的濃度、粒
度;各種表面污染。
環境監測:各種環境介質內的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環境γ射線水平。
排出物監測:排出物內的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及總量。
E.4輻射監測結果應按有關規定進行記錄,整理、保存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和
所在地的放射衛生防護部門,接受監督和指導。
E.5監測方法和程序力求做到標準化。
附錄F 名詞術語的定義及解釋
F.1電離輻射量SI單位及專用單位見表1。
表1 電離輻射量、單位、名稱及符號
--------------------------------
| SI導出單位 |專用單位
量 |----------------|------
| | |SI單位 | |
| 名稱 |符號| |名稱|符號
| | | 表示式 | |
--------|-------|--|-----|--|---
| | | -1 | |
照射量 | - |- | Ckg |倫琴|R
| | | -1 | |
吸收劑量 | 戈〔瑞〕 |Gy| Jkg |拉德|rad
| | | -1 | |
劑量當量 | 希〔沃特〕 |Sv| Jkg |雷姆|rem
〔放射性〕活度 | 貝可〔勒爾〕|Bq| - |居里|Ci
--------------------------------
-4 -1
注:1R=2.58×10 Ckg ;
-1 3 2 -1
1Ckg =3.877×10 R1rad=10 Jkg 1;
-1 -2 -1
Gy=1Jkg =100rad 1rem=10 Jkg ;1SV=
-1 10
ISV=1Jkg=100rem 1Ci=3.7×10 秒
-1 -1 -11
1Bq=1秒 ≈2.7×10 Ci
F.2放射源(radioactiv source):能發射電離輻射的
裝置或物質。
F.3放射工作人員(radiologicworker):所從事的本職
工作屬于放射工作的人員。
F.4醫療照射:為了醫學診斷和治療的目的,而使病人和受檢者接受的照射
。
F.5放射防護評價(assessment of radiation
pro-tection):根據放射防護基本原則和標準對放射防護的質量與
效能所作的評價。
F.6放射損害(detriment):放射引起的所有有害影響,包括對
健康的影響和其它影響。
F.7隨機性效應(stochastic effect):在放射防護中
,發生機率(而非其嚴重程度)與劑量的大小有關的效應。這種效應被認為不存在
劑量的閾值。
F.8非隨機性效應(non—stochastic effect):嚴
重程度隨劑量而變化的生物效應。這種效應可能存在著劑量的閾值。如眼晶體的白
內障,皮膚的良性損傷等。
F.9軀體效應(somatic effect):放射所致的顯現在受照
者本人身上的有害效應。
F.10遺傳效應(genetic effect):放射所致的影響到受
照者后裔的有害效應。
F.11劑量(dose):吸收劑量的簡稱
F.12劑量當量(H)(dose eguivalent):組織中某點
處的劑量當量H是D、Q和N的乘積,H=DQN式中,D是吸收劑量,Q是品質
因數,N是其它修正因數的乘積。目前指定N值為1。劑量當量H只限于放射防護
中應用。
F.13有效劑量當量(HE)(effective dose equi
va-lent):當所考慮的效應是隨機效應時,在全身受到非均勻照射的情況
下,受到危險的各組織或器官的劑量當量與相應的權重因子乘積的總和,即:
HE=∑WT HT T 式中,WT 是權重因子,目前的WT值是由ICRP所建議的,
見表2。
表2 各種組織和器官的放射效應的危險度和權重因子
----------------------------------
| | -1 |
組織和器官 | 效 應 | 危險度因數Sv |權重因子WT
------|----------|---------|------
| | -2 |
生殖腺 |遺傳效應(最初二代)|0.4×10 |0.25
| | -2 |
乳腺 | 乳腺癌 |0.25×10 |0.15
| | -2 |
紅骨髓 | 白血病 |0.2×10 |0.12
| | -2 |
肺 | 肺癌 |0.2×10 |0.12
| | -2 |
甲狀腺 | 甲狀腺癌 |0.05×10 |0.03
| | -2 |
骨 | 骨肉瘤 |0.05×10 |0.03
| | -2 |
其余組織 | 其它癌 |0.5×10 |0.30
----------------------------------
*其余組織(不包括眼晶體和皮膚)取其余5個接受最高劑量當量的器官或組織,
每一個的危險度
-2 -1
因數取作0.1×10 Sv ,WT取作0.06。
F.14集體劑量當量(Collective dose equivale
nt):受給定輻射源照射的群體的各人群組平均每人在全身或任一特定器官或組
織所受的劑量當量與各組成員數的乘積的總和。
F.15待積劑量當量(H50)(Committed dose e-qu
ivalent):人體單次攝入的放射性物質對某一器官或組織在其后50年內
將要累積的劑量當量,即: t0+50 H50= H(t)dt t0
式中,H(t)是有關的劑量當量率,t0是攝入時刻。
F.16劑量當量負擔(He)(dose equivalent com-
mitment):由于某一決策或實踐使特定的群體受到持續照射時,平均每人
的某一器官或組織所受的劑
_
量當量率H(t)在無限長時間內的積分,劑量當量 負擔Hc為
∫∞ HC= H(t)dt ∫∞
F.17危險度(risk):單位劑量當量引起的某種隨機性有害效應的發
生幾率。
為了防護的目的,對所有人群,不管其年齡、性別,使用同一危險度因數。
F.18關鍵人群組(Critical group):在某一給定實踐涉
及的各受照人群組中,預期其受照水平最高的人群組,他們受到的照射可用以量度
該實踐所產生的個人劑量的上限。 F.19基本限值(basic Limit)
:放射防護劑量限制體系中的基本限值之一。在全身接受外照射的情況下,外制體
系中的基本限值,包括劑量當量限值和次級限值。
F.20次級限值(secondary limit):放射防護標準的基
本限值之一。在全身接受外照射的情況下,外照射的次級限值是淺層劑量當量指數
限值和深部劑量當量指數限值。內照射的次級限值是年攝入量限值。
F.21劑量當量限值(dose equivalent limit):
放射防護標準的基本限值之一,是為放射工作人員和公眾中的成員規定的不應超過
的劑量當量值,其目的在于防止非隨機效應的發生,或將隨機效應的發生率限制在
可接受的水平。
F.22導出限值(derived limit):為放射防護實際工作的
需要,根據適合于某情況的一定模式由基本限值推導出來的限值如導出空氣濃度和
表面污染的限值等。
F.23年攝入限值ALI(annual limit of intak
e):在一年時間內,攝入體內的某一種放射性核素的量,其所產生的對參考人的
待積劑量當量達到職業性照射的年劑量當量限值。
F.24導出空氣濃度(derived air concentratio
n):
年攝入量限值除以參考人在一年工作時間中吸入的
3 3
空氣體積(即2.4×10 m )所得的商。
F.25表面污染導出限值(derived limit of surf
acecontarnination):為控制人的體表、衣物、器械及場所表
面的放射性污染而規定的限值。
F.26參考水平(reference level):在放射防護中為決
定采取某種行動而規定的水平。相應的參考水平分別稱為記錄水平、調查水平和干
預水平。
F.27調查水平(investigation level):在放射防
護中,為需要進一步調查而規定的劑量當量或攝入量水平。
F.28記錄水平(recording level)在放射防護中,為需
要記錄、存檔而規定的劑量當量或攝入量水平,在監測過程中,超過此水平的應記
錄存檔,低于此水平者可不記錄。在評價年劑量當量或年攝入量時,可以當作零看
待。
F.29干預水平(intervention level):在放射防護
中,預先規定的某些放射量水平,超過或預料將超過這種水平時,就需要考慮進行
干預。
F.30管理限值(authorized limit):由主管當局或企
業負責人所制定的限值。通常,它比導出限值更嚴,在個別情況下也可等于導出限
值
F.31放射防護最優化(eptimization of radiat
ionprotection):對伴有輻射照射的實踐選擇防護水平時,必須在
實踐帶來的利益與付出的健康損害代價之間進行權衡,以期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
的凈利益。
附加說明G
G1我國政策一貫重視電離輻射的安全防護工作。在核工業發展和放射性核素
應用的早期國務院批準發布了《放射性工作衛生防護暫行規定》,根據《暫行規定
》,196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發了
電離輻射的最大容許標準等三個標準。隨著我國核能事業的發展,積累了更多的實
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在原有標準的基礎上經過補充、修改,編制成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標準《放射防護規定》GBJ8—74(以下簡稱《規定》)。由中華人民共
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
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從1974年5月起在內部試行。1
0多年來,《規定》對保障工作人員和居民及其后代的健康與安全,對發展我國核
能事業,保護環境,起到了應有的積極作用。
G2本標準是以1974年《規定》為基礎。修改、編制而成。本標準吸取了
近年來國內外放射防護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并采用了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
1977年26號出版物中的正當化、最優化和個人的劑量限值三個概念做為放射
防護的綜合原則。這就避免了以劑量限值或最大容許劑量為唯一標志可能帶來的誤
解,有助于重視小劑量對大群體的照射問題,本標準還強調了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并使所有必要的電離輻射照射都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盡可能低的水平。由于對伴
有電離輻射的實踐要進行代價與利益的權衡分析,因而也更為重視經濟和社會效益
。總之,按本標準執行,可以做到放射工作的危險程度不高于其它安全行業。
G3本標準由衛生部衛生防疫司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預防醫學中心工業衛生實驗所、北京放射醫學所負責起草。全國
衛生標準技術委員會放射衛生防護標準分委員會審查。
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原國家計委、國家建委、國防科委、衛生部發布的《放
射防護規定》(GBJ8—74)中的有關部分停止使用。
本標準由衛生部委托中國預防醫學中心工業衛生實驗所負責解釋和修訂。
-
產品型號:REN-NaI30
產品價格:請咨詢 >> 021-69515711
產品描述:REN系列智能化輻射探頭均可和REN300、REN300A、REN300B系列主機配套使用,也可以單獨配套RenRiArea輻射區域監測軟件使用。且具有RS485/RS232的通訊能力。所有探頭均可單獨外接報警燈,在超閾值的情況下就地給出聲光報警。 1、測量射線類型:X、γ射線2、探測器:Φ30×25mm NaI(TI)晶體管探測器 3、測量范圍:0.01~500μSv/h4、靈敏度:1μSv/h>350CPS 5、刷新周期:1
產品關鍵字:高靈敏度閃爍體低量程射線探頭,REN-NaI30型高靈敏度閃爍體低量程射線探頭
-
產品型號:REN-2GM-H
產品價格:請咨詢 >> 021-69515711
產品描述:REN系列智能化輻射探頭均可和REN300、REN300A、REN300B系列主機配套使用,也可以單獨配套RenRiArea輻射區域監測軟件使用。且具有RS485/RS232的通訊能力。所有探頭均可單獨外接報警燈,在超閾值的情況下就地給出聲光報警。 1、測量射線類型:X、γ射線2、探測器:2個GM管探測器(能量補償) 3、測量范圍:0. 1μSv/h~10Sv/h (或者 0.1μSv/h~10Sv/h )4、靈敏度:1μSv/h>5CPS 5、刷新周期:1s6、相對固有誤差
產品關鍵字:雙GM管超高量程射線探頭,REN-2GM-H雙GM管超高量程射線探頭
-
產品名稱:REN-SN型半導體超高量程射線探頭
產品型號:REN-SN
產品價格:請咨詢 >> 021-69515711
產品描述:REN系列智能化輻射探頭均可和REN300、REN300A、REN300B系列主機配套使用,也可以單獨配套RenRiArea輻射區域監測軟件使用。且具有RS485/RS232的通訊能力。所有探頭均可單獨外接報警燈,在超閾值的情況下就地給出聲光報警。 1、測量射線類型:X、γ射線2、探測器:半導體探測器。3、測量范圍:0.5μSv/h~1000 mSv/h 4、靈敏度:1μSv/h>0.5CPS5、刷新周期:1S6、相對固有誤差:≤±15%7、能量響應:48 keV~1.5Me
產品關鍵字:半導體超高量程射線探頭,REN-SN型半導體超高量程射線探頭
-
產品名稱:REN-GM-H型GM管高量程射線探頭
產品型號:REN-GM-H
產品價格:請咨詢 >> 021-69515711
產品描述: REN系列智能化輻射探頭均可和REN300、REN300A、REN300B系列主機配套使用,也可以單獨配套RenRiArea輻射區域監測軟件使用。且具有RS485/RS232的通訊能力。所有探頭均可單獨外接報警燈,在超閾值的情況下就地給出聲光報警。 1、測量射線類型:X、γ射線2、探測器:GM管探測器(能量補償)3、測量范圍:0.1μSv/h~100mSv/h4、靈敏度:1μSv/h>0.5CPS 5、刷新周期:1S6、相對固
產品關鍵字:GM管高量程射線探頭,REN-GM-H型GM管高量程射線探頭
-
產品型號:REN-NaI30-Im
產品價格:請咨詢 >> 021-69515711
產品描述: REN系列智能化輻射探頭均可和REN300、REN300A、REN300B系列主機配套使用,也可以單獨配套RenRiArea輻射區域監測軟件使用。且具有RS485/RS232的通訊能力。所有探頭均可單獨外接報警燈,在超閾值的情況下就地給出聲光報警。 REN-NaI30-Im浸入式高靈敏度射線探頭,長用于醫院放射性衰變池、核廢液的在線長期監測 &nbs
產品關鍵字:潛水式高靈敏度射線探頭,REN-NaI30-Im浸入式高靈敏度射線探頭,長用于醫院放射性衰變池、核廢液的在線長期監測
-
產品名稱:REN700型通道式車輛放射性檢測系統
產品型號:REN700
產品價格:請咨詢 >> 021-69515711
產品描述:簡介: REN700型通道式車輛放射性檢測系統是用于對通過通道的卡車、集裝箱等車輛內運輸物品的放射性污染及輻射泄露水平的全天候探測系統。該系統具有靈敏度高、探測范圍廣、響應時間短等特點,可實現自動輻射報警、自動數據存儲、自動抓拍通過車輛照片等功能。主要安裝在核廢料處理廠、鋼鐵廠、廢品處理廠、各種場館、海關、港口、車站、鐵路、公路、機場等重要場所的出入口。 &n
產品關鍵字:通道式車輛放射性檢測系統,REN700型通道式車輛放射性檢測系統